不得不承認, 穿自己黏的登山鞋去走聖稜O這種路線, 真是個很笨的主意. 走泥土路也就算了, 但這是岩稜而且還要爬岩呢! 我真是太看得起五金行賣的黏鞋用強力膠了. 第一天上新達都還OK, 但第二天攀下品田斷崖, 上下布秀蘭山的岩稜, 這些考驗就太艱難了些. 很不幸在素密達之前, 一隻腳的後跟就罷工開口笑了. 停下來盤算一番, 我是可以穿Teva溯溪涼鞋過素密達斷崖, 但雪山北鞍西坡的那段恐怖碎石坡, 是不可能靠Teva溯溪涼鞋頂過去的, 所以一定得把登山鞋做個暫時的補救, 不然翠池之行就得放棄了.
還好同時段一起走聖稜O的有經驗豐富的小熊協作, 兩位布農原住民兄弟指點我可以去素密達山屋找鐵絲來綁. 但不巧這個山屋的藏寶處似乎剛被清理過, 只有掃把上面的鐵絲勉強可用. 而且我也不知道怎麼用鐵絲綁登山鞋的後跟, 只好看兩位老手表演.
看他們把鐵絲彎了一下, 用爐火考紅尖端, 往鞋底橡膠刺下去. 我總算稍微有點搞懂他們要做什麼了, 我想我可以加速這件事, 因為我帶了八條束帶還有瑞士刀. 瑞士刀裡面有一隻帶孔的短刀, 是專門用於鑽孔的, 他們用它在鞋底鑽出兩個孔, 然後在鞋筒的後跟皮面上也鑽出兩個孔, 把束帶穿過去, 收緊成兩個小環, 這樣就固定住了.
這裡有個小地方得注意, 束帶的頭一定得留在鞋筒旁邊, 如果留在底下, 磨一下子就會斷開.
前方開口笑也可以用一樣的手法固定. 不過這個穿孔的方式處理過的鞋子, 下山就只能丟了. 我特別留著只是為了拍照記錄此綁法.
中段的部分, 其實只要用兩條>20cm束帶接在一起就可以綁住, 不須穿孔. 但是每天到營地要拿尖銳物頂開束帶頭裡面的卡榫, 這樣才能無損耗地繼續使用. 其實這件事蠻討厭的, 剛到營地最累的時候, 脫雙鞋子還得花上好幾分鐘.
建議每支隊伍應該都要帶個15條以上的束帶當公物, 最好是25cm的.
阿Q一點, 如果不是做了這件蠢事, 也就不會學到如何綁登山鞋. 以後如果遇到有人登山鞋掉底, 我就可以教他怎麼處理了. 謝謝小松和黑熊的幫忙, 還有教我學會怎麼處理這件事.
後記:
因為後面又安排了一些隊伍, 看起來短期內的登山頻率還可以, 而且會是高山縱走居多, 所以我決定再投資一雙重裝型登山鞋. 但這次可要在上山前先好好磨一磨才行.
之前也拿了一件2.5L的透氣雨衣, 但這次我決定聽從網路建議, 買三千以下的就好, 一方面是輕, 一方面是byebye了也不會太心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