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中旬這次北二O的行程,也許就只是好運,天氣和天象都剛好對,在日出的部分景色真的是很棒。對秋天這個季節的高山特性我有了比較多的感覺,同時這次也對日出這個題材有了更深的認識。
山上的色調基本上是藍綠灰,如果不是拍花和隊友,很難產生紅與黃。日落常被午後對流破壞,所以日出的色溫是很重要的色彩來源,尤其是對比較壯闊的大景。
一般我們特別挑日出時間來拍,會找面向東方的岩壁或其他地標,我們從其東方低處拍攝。這樣可以拍到山頭或山壁映上紅光或金光的照片。
如果人是在中央山脈西方的位置,則可以拿中央山脈的山頭當前景拍攝霞光,但這樣最好是要在比較低的地方拍攝,山的感覺才會壯。(上河版百岳全集裡收錄有幾張樂山林道拍的聖稜日出霞光,也是同樣的特性。) 如果有草坡之類可以染金光的前景,日出後還可以拍第二輪,又是不同的味道。閂山那天的照片就是這些條件促成的,而且因為那天有薄霧,我其實一共拍到三輪不同風味的照片,蠻好運的。
如果是在東方會有雲海的地方,還可以拍到金色雲海中浮出山頭的照片。無明池那天雖然沒有這樣的條件,但薄霧造成山脈層層分離也夠有味道的。
聖稜O這線雖有六個山屋:桃山、新達、素密達、雪北、翠池與三六九山莊,但這些地方拍日出還是有些侷限,特別是沒有拍到穆特勒布日出金光照。所以如果要再去聖稜拍照,我想至少有一次得帶帳篷。
聖稜最有意思的日出拍攝點是布秀蘭山,但這邊沒有山屋也沒有水源,勢必得背帳篷去住。在這邊要拍攝的主題,就是穆特勒布岩壁。據說這個點要深秋或初冬比較好,因為此時太陽南移,日出時品田的影子才不會被蓋到穆特勒布。
聖稜第二有意思的日出拍攝點是品田山頂,不只是沒有山屋也沒有水源,這裡根本沒有被認可的營地,風恐怕會大到很誇張。這邊拍雪山、穆特勒布、大霸東霸連峰的日出紅光應該都很不錯。但若有可替代性,最好還是不要考慮住在品田山頂。
桃山頂也是個著名的觀日出地點。他的特性和閂山有點類似,但是方位一北一南,所以拍南湖中央尖的感覺不太一樣。桃山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南湖南峰的大拇指,南湖的帝王頭也比較明顯。但我個人比較喜歡閂山那個角度的中央尖,那邊看比較三角,而且南湖從閂山那邊看也比較挺比較壯。
新達山屋本身是一個東西向稜線上的凹地,日出時會被擋到,不適合拍照。新達到品田之間有品田前峰斷崖,摸黑過其實不太妥當,所以我覺得最有意思的日出拍攝點,應該是到品田前峰之前的這片草坡,這邊下有南湖中央尖,上有大霸東霸連峰可拍。
只是這次我們走到草坡上緣發現可以拍到大霸東霸連峰時,天色已經全亮了。我那時脹氣嚴重,看光線條件已經不好了,我懶得離開步徑去找好的拍攝角度,就草草拍一張當勘景而已。(H3332, TWD67 276888 2702895)
在品田前峰附近還有一個角度,這地點在森林中,缺乏移動空間。 這個角度巴紗拉雲和小霸有進來,但東霸少了一截。(H3428, TWD67 276491 2702586)
新達山屋附近另一個適合日出的拍攝點是品田前峰,上河版百岳全集裡就收錄有一張劉思沂的品田日出金光照。不過我沒有很喜歡這個角度的品田。(這張剛好遇到Google縮圖程式的死穴,點下去看就不會糊糊的了。)
下面那個尖很有味道,給他個特寫。
此外因為穆特勒布山有副峰,四秀那邊在山頂也看不太到。
比較好的角度是看中程山。這張前排是品田南稜一堆無名卻俊俏的山頭,後面那堆山蠻難認的,日後再補。
若往北一段那邊拍,恐怕效果也不如桃山頂或新達上方草坡,更不如閂山。但往雪北與雪山方向這張,若有日出紅光勾勒一下應該頗有氣勢。
從這邊看大雪山那一帶應該也不錯。
大安溪溪谷沒有雲,比較沒味道。鹿場大山的雷達站很清楚。
雪北山屋我這次沒住到。因為他位於南北向的稜線上,也許是一個還不錯的日出拍攝地點。爬高一點看雪山和北稜角的日出紅光,應該還是蠻有特色的。大雪山那一帶應該也不錯。但這個角度的中央尖還是不像三角,我並不是很喜歡。此外我想這邊的日出雲海機會並不如中央山脈那麼大。這邊有個特殊角度可以看穆特勒布、品田與桃山,但不是特別好看。
翠池山屋在雪山的陰影之中,日出時分沒什麼景可拍。
三六九山莊的日出風景也是很有名的。這次拍了些火燒雲,前景是武陵四秀,那天有十多人都在拍,我雖有帶單眼,卻只用了RX100來拍,算是比較隨便的,不過效果也不錯啊。
注意到了嗎,這幾乎是同時間同角度,我只是用了不同的曝光。有些人會選擇用HDR高動態範圍把雲彩顏色變深,或是搞後製讓兩種效果合而為一,但我放在這些blog的照片都是取天然JPEG直出,甚至是刻意用Picassa來取代Blogspot的圖庫,以關掉Blogspot的自動美化(Picassa有關掉自動美化的選項)。我的想法是不要耍太多技巧,呈現出就是正常你也會拍到的樣子。當然看現場的感覺跟感動還是不太一樣的。
最後這張是三六九後方的草坡和樹林。那天剛好也是滿月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