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

20131004 高山展望與季節

以前學生時代長程登山活動就是固定在寒暑假, 頂多加上一個現在已經不存在的春假. 而寒假和春假其實不太可能走高山縱走, 通常就有個南一段或新康而已. 因此以前對高山縱走的前提幾乎就是夏天, 那時完全不知道其他季節台灣的高山有什麼特色. 夏天上高山的感覺很好, 溫度舒適, 小花盛開, 但就像人類永遠只看到月球的這一面, 就會好奇他的另一面長什麼樣. 台灣高山的春秋冬長什麼樣子呢?

現在資訊流通容易, 上網可以查到很多人在不同的季節去爬山的紀錄, 也有美美的照片可看. 369山莊的巒大花楸, 玉山的雲海, 南湖和秀姑坪的杜鵑, 這些都不是夏季的景緻. 看這些美景的圖片, 一時之間會錯以為台灣的高山隨時都充滿陽光, 放眼望去都是層層山巒, 但那顯然是錯的. 除了一些超自戀的格主, 會放上網路的, 絕對不會只是大霧中只有人在山頂舉牌的照片. 沒展望的隊伍, 照片就少. 所以我們看到圖文並茂的紀錄, 就當然都是遇上好天氣的. 而且你若仔細看, 很多隊伍上午有照片, 下午就剩下文字, 那顯然就是下午起霧了嘛!

下午為什麼起霧? 這叫做午後熱對流. 陽光把大地曬熱, 山風與谷風各自發展並交會, 水氣上升, 遇到高空的低溫又再凝結為雲. 當人比雲高, 那是雲海. 當人在雲中, 那就是霧. 當人在雲下, 那就是陰霾, 或甚至下雨了. 所以, 午後熱對流的存在, 還有雲層的高度, 其實是決定高山下午展望的主因.

爬山最怕不是有雲, 不是下雨, 而是霧濛濛只剩幾公尺的能見度, 什麼都看不到. 不只是安全考量, 也有景觀問題. 有雲可以為山為天空做裝扮, 有雨可以帶來彩虹, 有薄霧可以轉換意境. 但若霧濃到只剩幾公尺的能見度, 那就只剩偶見的花朵還有隊友的背包可以變化心情了. 如果這些都沒有, 那真是無聊到極致的趕路了. 所以大家都喜歡晴天, 就是不想遇到太無聊又不安全的濃霧.

台灣的天氣其實也蠻單純的, 從梅雨季結束一直到東北季風再起, 夏天除了颱風的影響, 幾乎就是壟罩在太平洋高壓之中.  這段時間全台灣的高山天氣特性都差不多, 並無南北差異. 早上都是無雲的晴天, 下午就看高壓的強度決定雲層的高度. 太平洋高壓當頭壟罩, 午後熱對流被壓抑, 下午晴朗的時間就多些.  太平洋高壓稍微遠離, 午後熱對流發達, 積雨雲層發展得高, 很容易就超過4000公尺, 因此高山下雨的機會就大些. 但這種情況下雨也沒什麼不好, 雲散了還有個夕陽可看呢, 反而是不下雨卻造成一整個下午都在濃霧中, 更沒有景色可看.

夏天爬高山最大的困擾是颱風, 尤其國家公園在海上颱風警報後立刻關閉園區, 然後在警報解除後不定時日才開放, 卻又要求七天前申請, 且不可重複申請. 這制度會造成許多困擾. 一個從海上斜削而過沒有造成任何影響的颱風, 就可能造成山上十天的淨空. 所以夏天到國家公園爬高山真的要很機動並很有耐性做好幾次申請.

而從初秋到春雨結束, 就是一波接一波的東北季風. 東北季風強一點, 水氣就進得深一點. 東北季風弱一點, 水氣就進得淺一點. 初秋和晚春的東北季風比較弱, 冷空氣下來時也不一定被稱為鋒面系統, 就會有一兩天造成北台灣都是雲. 但通常雲帶就只到雪霸和北一北二合歡還有奇萊東稜這一帶, 其他比較中南部的高山上午一樣很晴朗. (所以別以為台北市陰天時全台灣就都是壞天氣, 其實台北的天氣在台灣是前幾名地差, 所以才會晚開發呀! 下圖擷取自中央氣象局網頁, 這天東北季風變強, 氣溫掉了約5度.)
而晚秋, 冬天和早春的東北季風比較強, 冷空氣下來時就是一道冷鋒, 雲帶有時就可壟罩超過半個台灣, 尤其是那種可以造成玉山下雪的冷鋒, 應該是連南一段也會整天雲霧. 等到大陸冷高壓出了海, 就有短短一段的好天氣(有時會稱為高壓迴流), 全台灣的高山上午天氣都很好, 下午就要看午後熱對流的狀況. 但晚秋, 冬天和早春這些時間的低溫也會壓抑午後熱對流的效應, 積雨雲層無法發展得像夏天那麼高, 有時就變成頂端在2000~3000公尺的雲海. 只是此時山上的氣溫也很低, 行走在高山的感覺並不會很舒適.

如果我們以地區來看, 太魯閣國家公園內所有的高山, 再加上聖稜與四秀的部分, 在東北季風影響的時間, 都有好壞天氣快速交替的情況. 這段時間要遇到連續數日都有藍天和陽光是不容易的, 所以如果很在意天氣, 就不適合挑這段時間在此地區做長程縱走. 但短天數遇到好天氣的可能仍在, 甚至在晚秋, 冬天和早春這些時間, 也可能遇到下午的雲海. 這段時間安排此地區的行程, 不妨讓天數短些並提高機動性, 這樣比較容易避開壞天氣. 如果在此地區做長程縱走希望得到最好的展望, 應當要利用夏天, 早早出發而中午之後就及早紮營.

至於其他地區的高山, 就只會在晚秋, 冬天和早春這些東北季風特別強的時間, 有好壞天氣快速交替的情況. 如果在此地區做長程縱走希望得到最好的展望, 應當要利用夏天和初秋東北季風比較弱的時節.

比較值得提的是九月中旬到十一月中旬這段時間, 我們在學生時期並不了解其高山天候. 但如果沒有秋颱來擾, 沒有虎頭蜂的威脅, 其實這段時間安排中南部的高山縱走也是非常適當的, 因為東北季風不會造成陰天, 而且偶爾還可能形成雲海. 比較困擾就是溫度還是比夏天低了些, 越晚就要往越南部走. 若要看北部山區的秋天景色如369山莊的巒大花楸, 南湖的紅葉灌木, 想有好天氣就得碰碰運氣囉. 最好是把它當成一趟單獨鬆散的行程, 別跟縱走那種趕路行程排在一起.

春雨結束到梅雨鋒開始之前, 有時也會有一段天氣晴朗的時候, 但這段時間的雨水實在太難捉摸, 要爬山恐怕得有很高的機動性. 因為此時的雨水主要來自西南風, 相對於中南部的路線, 反而是北部山區的高山縱走會比較穩當一些, 就算遇到下雨, 至少豪雨的機率稍低. 不過此時高山的箭竹剛從冬雪中復原, 色調比較枯黃, 有些缺乏生氣之感. 應該避免草坡為主的路線. 背風面的花蓮, 梅雨雨量比中南部少, 所以五六月以天氣來看, 最保險的高山縱走路線應該是奇萊東稜, 剛好也有杜鵑花可賞. 北一段和北二O因為都得過溪, 就比較不適合, 但純訪南湖看杜鵑花應該是不錯的.

以下是從中央氣象局找到的三十年平均值, 我大約整理出一些結論
1. 玉山的10月到1月其實非常晴朗, 跟澎湖的夏天相去不遠, 這數字表示幾乎沒有起霧, 都在雲海之上.
2. 五月和六月的梅雨季節, 水氣由西南風帶入, 迎風面的玉山的雨量很高, 和夏天颱風季差不多. 但背風面的花東雨量就比台中高雄等地低. 故這個時節最好要避開中央山脈西側的高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