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20130619 新購入Casio SGW-300H-1AVDR及Teva Hurricane XLT

遠在20年前, 我就已經是Casio登山錶的忠實愛好者. 這好像是我買的第四支了, 前兩隻都是因為橡膠錶帶壞掉而放棄, 第三支我就狠下心買了鈦金屬錶帶的Pro Trek, 錶帶果然不會壞了,  只是得定期清理皮屑灰塵. 幾年前有小孩以後, 老媽叫我不能戴錶(怕刮到嬰兒), 我就把它晾在一邊, 久了之後也習慣用手機或電腦看時間, 不再需要手錶了. 前陣子拿出來一看液晶已經掛了. 好心疼啊, 目前到過的最高海拔記錄在裡面呢!

本來也想過爬山時單靠GPS就好, 但後來想想覺得爬山還是要知道時間, 也要有鬧鈴來做morning call, 而GPS單機掛在身上走嫌太重, 晚上待機嫌太耗電, 使用上沒有手錶方便. 另一個可能的折衷是GPS錶, 但它的充電電池對長一點的隊伍實在不夠用, 可能還要等幾年才有適合的產品. 最後我還是決定要買一支有高度計的錶在爬山時戴. 只是有了前三支錶的經驗, 這次我決定換回輕又低價的橡膠錶帶. 只要我平常不戴他, 錶帶應該可以撐個六七年, 跟液晶一起壞吧. 這支錶才2000出頭, 若能用六七年也算值得了.

以前我買Casio有高度計的登山錶單純是為了讀圖定位可以很精確. 但現在其實讀圖定位要精確有GPS就好了, 需要高度計最主要只是對快速定位的輔助. 對於某些比較單純的路線如沿稜線縱走, 其實也可以背好一塊區域的地圖, 之後就靠高度計來約略判斷走到哪裡, 速度如何, 而不需要一直掏出地圖、指北針和GPS. 或甚至當GPS的電量不足的時候, 我還是可以回到二十年前我慣用的讀圖定位方式, 用紙本、指北針和高度計, 這樣大多數時候應該都可以不要用到GPS, 乾電池就不需要帶太多.

不過這是我的需求, 如果是很依賴GPS的人, 也許還是會偏好把GPS當懷錶用呢.

工作交接了.


Hurricane XLT涼鞋這是我的第三雙Teva運動涼鞋. 第一雙好像也是十五年前買的呢! 前兩雙早都已經掉底了, 但黏一黏平常還可穿, 只是爬小山問題就比較大. 這次挑選的原則是底部的溝要深, 重量要輕, 價格要低(因為涼鞋怎說都還是個消耗品). 先前主要拿不定主意是要不要選Terra Fi Lite, 據國外網站的user comment是說Terra Fi Lite帶子比較舒服, 但緩衝比較硬. Terra Fi Lite比Hurricane XLT貴了USD25, 重量(我的size實測520g)和底部的溝深都差不多. 這次我基於價格因素選了Hurricane XLT, 但心裡比較擔心的是Hurricane XLT的底部不是一體成形, 有兩塊是貼黏上去的, 希望以後不會比其他部位更早磨損掉落. 黏鞋底畢竟還是很煩的一件事.

我對運動涼鞋的定位是比較像拖鞋加上預備登山鞋的角色, 所以防滑還是最關鍵, 重量次之, 耐磨應該在第三以後. Teva在目前好像還是一個比較恰當的選項, 有黃金大底的Chaco就太重了一點(幾乎是1kg耶! 我這個size的登山鞋也才1.3kg), 我繼續買Teva只是因為其他牌子目前還沒有看到類似定位的產品, 並不是品牌忠誠度的問題.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20130618 掉底的Gore-Tex登山鞋(上集)

這雙Gore-Tex登山鞋大約是十六年前買的, 那時要三千多, 我已覺得貴, 沒想到現在的登山鞋更貴.他的出勤率不算高, 加一加總天數可能只勉強有使用一個多月. 還好那時還不是環保鞋底, 不然以他這麼低的出勤率, 現今鞋底早就散了.

除了美好的回憶, 也有件鳥事和這雙鞋有關. 我第一次穿他還因為沒有事先磨過, 它把我腳後跟磨了個傷口, 馬博橫斷走到一半我就開始發燒, 回去就住院打抗生素了. 此後我都一直提醒別人新鞋一定得磨腳.

老婆去年去爬玉山群峰, 最後在前峰登山鞋底掉了,  那是我第一次聽說登山鞋會掉底的事, 才知道穿登山鞋居然得帶束帶以防萬一. 不過因為我們家的儲藏室西曬, 鞋底的膠硬化也是可以預期的事, 所以當時就有想到我這雙Gore-Tex登山鞋遲早也會出問題, 但沒想到這麼快.

這次去加里山下坡時有次我左腳剛好踩到右腳的側邊, 當時心裡就覺得有點不妥. 下到風美溪時, 我就發現右腳登山鞋側面似乎有個裂口. 再走了一段, 他就開口笑了. 還好此時已離登山口不遠, 慢慢撐到登山口那邊換上運動涼鞋, 才能回復正常姿勢行走.

回到家裡, 把鞋子洗淨, 整個底面拆下來看. 好神奇喔, 真的有整個腳掌用Gore-Tex包起來耶!

不過這個鞋底全靠膠黏合, 感覺真的很脆弱. 而且我們這種舊鞋好像沒有分什麼大底中底的. 就這麼一個底, 這和所謂橡膠中底應該是一樣的效果.


記得先前上網爬文有看過, 我們這種Vibram鞋底可是名牌(台灣俗稱為黃金鞋底), 都還沒嚴重磨損, 就這樣給人家修鞋的換掉有點可惜, 而且我現在看到它內部的格狀架構, 更覺得換飛機輪胎登山鞋底一定會變很重, 所以我決定要先自己去五金行買膠來黏. 再撐不下去, 再去求神奇膠水吧.

只是, 從此就得過著擔心鞋子掉底的高山生活了.

20130615 一葉蘭與加里山

前陣子在想說去哪邊做負重訓練的時候, 想起二十年前去過的加里山. 上網一查, 才知道這座山現在是以一葉蘭聞名的. 當下我心想, 二十年前自己真不懂得欣賞山林之美, 才會在春天走過加里山, 卻完全沒注意到這美景 (其實我想錯了, 後面再解釋.). 可惜的是, 2013年春天的隊伍都回報了一個不幸的消息, 最大片的一葉蘭, 有近百株被不知道哪個夭壽鬼刮掉了.

排在六月來這裡, 我的目的很單純, 就是要找個海拔比較高的地方, 做負重登山的測試. 海拔太低的地方, 怕熱的我一定會先被溫度擊垮, 這樣就無法知道自己到底恢復到什麼程度, 可否在今年夏天走個高山縱走. 雖然六月的加里山沒有開花的一葉蘭, 但是我們住的民宿選了新蓋好的「一葉蘭」. 網路的說明是這原本是個培育一葉蘭的農場, 我們就順便看看囉.

慢慢開車到了民宿, 才回憶起學生時代為什麼只去過一次加里山, 那時要從南庄搭計程車進鹿場要800, 對學生可是很大一筆錢呢 . 現在自己開車, 很多事都不一樣了. 石壁那邊的產道現在修的超好, 鹿場部落也完全不一樣了, 再沒有當年那種質樸的味道了.

下午民宿被籠罩在雲霧中, 我們全家逛了一圈回到餐廳, 老闆賞了我們兩杯咖啡, 我就順口問他,  你們的一葉蘭主要種在哪邊呢? 他說, 現在剩的很少, 他把它們種在邊坡, 模擬自然的生態.  順著他的手往餐廳的邊坡一看, 果然有幾株就種在那邊, 只是葉子似乎比照片中大了一些. 於是我問老闆說是有施肥嗎? 他說不是, 植物離開了自然生態之後自己會適應轉變, 在海拔低一點的地方, 他葉子會比較大, 但也會染病, 他的對策是不管他,  就看他自己會不會適應. 這個講法讓我想到郭城孟教授的書裡講的, 菜市場裡的過貓和山蘇都是馴化過的, 別以為野外的味道會一樣. 這個民宿老闆也試著在馴化一葉蘭, 但目前為止似乎還不太成功.

我不知道別人的看法如何,  但我認為以老闆對一葉蘭生態的瞭解, 他是不會跑到山上去刮那一整片的(至於他早年有沒有去偷挖幾株下來, 這就等別人去問他吧). 而那個跑到山上去刮那一整片的傢伙, 你真的該先跟這個民宿老闆請教一下才對, 先別提所有對你有怨念的登山客, 你可能要害死這近百株的珍貴植物了.

第二天一早5:30, 我自己揹著估計21~22Kg的背包開始爬. 先交代一下行程
約5:55到登山口, 約6:10到風美溪, 約7:10接到鐵軌, 7:30~8:40從山屋爬到8號樁, 約9:50登頂.
混到10:25下山(此時已減少7L的水, 背包剩14~15Kg), 11:15回到8號, 之後沒有紀錄, 回到民宿約13:20. 這中間我共只遇到四組人. 老婆小孩本來在風美溪玩水, 結果因為一陣雨, 先回了民宿, 我差了半小時的路程一直沒追上.

回程在山屋遇到了三月去標定獵路時的隊友, 很巧, 但為了趕下山沒空多聊.

特別要一提是去程在九號樁附近超我車的阿伯. 就像上次大屯西峰遇到的阿伯一樣, 我們很快就感覺到彼此的登山經驗都不少, 很自然地就開始閒聊. 他說這座山他爬200多次了, 後面有個父子檔的也是200多次, 還有一個500多次的今天沒來. Oh my god, 該怎麼說呢? 原來很多山都有這種瘋狂阿伯在「守護」著,  連這種高達2000m以上的山也有. 等我爬到山頂附近, 我又被父子檔的爸爸追上, 所以我們三人就成了今天加里山的第一梯次登頂者.

回想從九號樁上來一大堆拉樹根的地形, 我怎麼也想不起二十年前有走過. 請教他們二位之後, 才知道這條山路約5年前(根據此bloghttp://living.donghong.info/blog/?p=55, 此事至少是在7年前.)被林務局或某個單位, 發包給原住民做了改線的動作. 我問說是為了看一葉蘭嗎? 但他們也不清楚原因為何, 猜測是原本的路爬到後來樹根裸露, 可能對生態不好. 講到這邊我們都忽然發現這理由很怪, 因為現在的路線樹根裸露更嚴重啊!

不管是什麼原因, 這個改線的動作確實導致加里山的一葉蘭能被登山客看到. 但也許, 也導致這個夭壽的偷花事件. 當然我希望會有人來強化生態的保育, 但國內這些政府單位的作法不外是劃一個保護區, 用一堆複雜的專案申請和人數管制來把登山客趕走, 是啊, 沒有登山客, 偷花偷牛樟的事沒人知道, 你政府保育事實上有沒有做好, 就沒有人會知道了. 這還真是蠻鴕鳥的做法.

別提我這輩子可能再也看不到的鴛鴦湖 (萬里長城圍起來, 算政府你夠狠), 居然連北插, 福巴越, 哈盆現在都是保護區了, 所以我不能去北插練習, 要跑到這麼遠的加里山, 如果加里山又被劃為保護區, 那你要登山客去那裡做負重訓練? 所以這種事還是別發生的好, 反正現在一葉蘭剩得很少, 請政府和偷花賊都高抬貴手, 讓我們登山客有機會在春天裡偷偷欣賞一下吧.

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20130602 除非腿肌力已達巔峰, 別穿運動涼鞋爬山

昨天回來後趕快上網找處置方式, 緊急做冰敷, 過了一天已經好很多了. 之後仔細回想分析, 這個膝傷應該是發生在大屯西峰和南峰那一帶, 因為那段路不是石階, 是大石跟爛泥, 我穿運動涼鞋在做某些動作的時候, 讓膝蓋側面的副肌群承受了過度的力量, 肌腱就發炎罷工抗議了. 那可能不是一個太特殊的動作, 我在猜是有一段爛泥巴路, 因為兩邊有乾土堤, 我做了個一邊一腳小跑步通過的動作. 雖然這在以前常爬山的時候, 只是個稀鬆平常的小花招而已, 很多小孩也都會這樣玩, 但現在我的腿肌力才剛回復, 主肌群都還沒完全就戰鬥位置, 我就派副肌群去打仗, 當然就是慘敗囉, 連自己的體重加上一個小背包的重量都頂不住.

我們講肌肉力量的事就得分爆發力和肌耐力. 花式步伐比較可能會用到某些副肌群, 並需要其爆發力, 但我們不會整個爬山的過程都走花式步伐. 以我下坡會刺痛的徵狀, 就表示這組副肌群平常還是有用, 也還是有肌耐力問題. 所以我這次出問題應該是副肌群的爆發力不足支撐我想做的動作, 造成肌腱承受過大的力量, 肌腱發炎後又去影響到一般動作. 歸納對策有二, 其一是再強化肌力, 其二是別做這個動作.

以前學長就提點過, 登山社的人在剛出社會的那陣子, 最容易傷到膝蓋. 原因是爬山的頻率降低了, 腿部肌力已經下降, 但心態上還停留在以前的光輝歲月, 以為下坡怎麼衝都沒問題, 結果肌肉拉不住, 就換膝蓋受到力. 以前學長教我的是在登山前先去健身房用橢圓交叉訓練機先把大腿四頭肌的肌力強化, 這樣就可以避免.

但是, 當年學長教我的這招, 並不能解決我現在要從零開始回復的問題. 從三月去標定獵路那次的實測, 我就知道健身房或短程郊山訓練出來的肌耐力, 怎說都還是2~3小時的水準, 但登山要的是1天甚至7天的水準, 所以還是要利用循序漸進的登山活動來恢復.

一樣的「循序漸進」, 但它和和新手養成的方式是不太一樣的. 新手要透過很多活動來建立登山技巧和經驗, 所以就得慢慢來. 但對老手來講, 需要的就是重建體力和肌耐力, 也就是身體對「累」的記憶. 回想我們在學生時代最瘋爬山的時候, 兩支七天的隊伍, 間隔可能也是七天,中間除了休息, 是不會再去作什麼運動的. 要重建登山所需的體力和肌耐力, 最快的方式就是去爬山. 一天OK了, 忽然跳到3天也許會很累, 但隔兩周再來一次3天, 可能就沒甚麼感覺了, 此時再隔兩周就可以提升到5天. 這個回復的過程可以比新手的經驗建立要快上許多.

不過也因為可以比較快, 我們往往就忽略了肌肉的爆發力也是要重建的. 腿部的肌肉只是習慣累, 他只是停在罷工邊緣, 要他真正游刃有餘, 還是要強化爆發力, 給他神來一筆的力量. 除非你是習慣騎自行車或跑步的人, 這還是需要到健身房去用訓練機才容易達成的部分. 像我這種怕熱不喜歡跑步和騎車的人, 爬山跟上健身房二者還是得相輔相成的, 不能偏重其一. 我這次就是太輕忽這個部份了.

至於要怎麼避免自己走花式步伐, 那就得穿登山鞋或雨鞋這種有筒的鞋子. 我還記得那天給我大兒子穿登山鞋去走苗圃七星, 他在平石板路踢到個凸起跌倒了, 結果因為腳踝被登山鞋綁住, 他只能用一個很好笑的姿勢爬起來. 但這就是登山鞋的好處, 他把你腳踝的運動範圍限制住了, 所以你就只能走某些姿勢, 因此你就不可能有機會誤用副肌群去載重了.

結論就是這篇的標題, 除非你的腿肌力已達巔峰, 別穿運動涼鞋爬山. 運動涼鞋給我們比較有附著力的底面, 讓我們可以在從事戶外活動的時候不會悶著腳流汗. 但他也給我們的腳部太大的自由度, 而對一個以為自己很行, 但實際上已經只剩當年勇的人來說, 這種自由度是會造成問題的. 身體不能承受心靈想要的自由, 這就是我們這種曾經爬了不少山, 停了很多年又要再開始爬山的人, 得小心面對的問題.

20130601 陽明山西東大縱走未成

這天的心得要分兩篇來寫. 一篇是登山記, 另一篇是訓練技巧及鞋子有關的事.

這不是誇大語法, 我非常「討厭」爬郊山. 因為台北的天氣有三季都常下雨, 夏天雖比較晴朗, 但郊山的溫度還是太高了. 像我這種怕熱的人, 在夏天的低海拔爬山, 稍微走快一點, 或沒吹到風, 馬上就流一堆汗, 再來很快就虛脫了. 我想我就是容易中暑的那種人.

這次為了社團的一個重要活動, 非得把登山能力練回來不可. 而且我的終極試煉, 是要把15~16Kg的小兒子, 跟一些隨身行李如飲水、午餐和雨具, 加起來就是一個大背包的重量, 背上一段900m高差的陡坡. 氣候和溫度呢? 盛夏從海拔零附近開始, 正是我最討厭的條件.

社團裏頭的人當然知道這群人都只剩當年勇了, 所以排了一堆暖身活動. 於是在這春夏之交, 我又被迫開始從事我最討厭的郊山活動. 而且, 人家練輕裝, 我卻得練到重裝. 只能阿Q一點, 想說反正孩子也夠大了, 練好了今年就重新開始爬高山, 把剩下的百岳收一收吧.

上個星期已經可以上600m高差完全不累了,  背小孩和背包也走了300m高差. 於是這周趁著老婆帶小孩回娘家, 決定要來挑戰一下陽明山西東大縱走, 驗收一下體能. 這條路線對一個討厭郊山的人, 當然是初體驗, 網路上看人家走11.5小時或甚至13小時, 我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走多久, 只好早早出發, 希望趕得上風櫃嘴最後一班公車.

剛開始走運氣不錯, 不是樹林就是有雲霧, 溫度還可忍受, 結果出乎意料速度還蠻不錯的, 6:50清天宮出發, 到大屯主也才10:10, 看起來是可以順利完成了, 甚至是只要10小時不到. 但從大屯主這邊往鞍部才走了一點點, 就立刻發現不妙, 我的膝蓋外側似乎有個地方拉傷了, 走平路沒感覺, 一走下坡的石階, 腳部受力時若帶了任何一點旋轉, 馬上就痛得我停下來.

撐到公路, 發現下坡速度跟一份11.5小時的速度還沒差太多, 於是錯誤地決定繼續. 好好地吃了頓午餐, 在烈日下爬上七星, 上坡的速度還算是OK. 但從要往冷水坑這段, 才剛下坡幾步那個刺痛就來了, 考慮後段的下坡比上坡多, 放棄似乎是不得不的選擇. 而且現在可不是逞強的時候, 趕快回去養傷才重要啊.

以下是行程記錄, 因為一個人戴著耳機趕路, 只有屈指可數幾次小休息. 所以除了特別註明之處, 這份紀錄的步行時間都算整理過, 就只有包含停在步階上喘個幾秒的那種休息.

6:50 清天宮H452
7:16 向天池與二子坪叉路H748
7:39-7:44 向天池休息H831~H811(地圖估)
7:57 向天山H947
8:00 向天面天鞍H920(地圖估)
8:07-8:15 面天山休息H977
8:29-8:31 面天坪大條土面車路, 切記往南走H780(地圖估)
8:55-9:04 大屯西峰休息H983
特別說明: 和大屯山區其他路線不同, 大屯西峰的路線都是樹根土路, 我原本看紀錄寫說「拉繩路段」, 以為是很陡, 結果現場一看, 才知道是因為會滑. 這邊的土質是會黏鞋底的那種, 運動鞋之類的淺溝都會被填滿而失去抓地力, 建議要走大屯西峰和南峰這兩座山的, 最好要穿登山鞋或雨鞋, 而且這條路小孩不宜. 上攀西峰這段路我居然被一個阿伯超車, 他說他星期一才走過全程, 清天宮6:40走, 坐到15:40那班公車, 全程只用了八個多小時. 我很清楚他不是唬我的, 這種人只是比較低調, 也不會寫blog而已.
9:15大屯坪二子坪過來的叉路, H890(地圖估)
9:20 開始陡上, 也是「拉繩路段」. 往中正山的路封閉了.
9:28-40大屯南峰休息H959
9:49大屯坪二子坪過來的叉路, H890(地圖估)
10:10-10:16 大屯展望台休息 H1075(地圖估)
10:23 第二個展望台這邊會遇到叉路, 取右, 遇到軍營柵欄時右方有小徑. 離開公路, 沿石階下.
特別說明: 這段下坡路因為腳痛, 走得比較慢, 就一邊拍蝴蝶一邊慢慢走, 速度不值得參考. 紀錄上說這是蝴蝶最多之處, 但我覺得大屯南峰到大屯那邊也很多.
10:56-11:08巴拉卡公路旁休息H820(地圖估). 多混了一下是因為接下來要走公路, 得刮掉腳底沾到的泥巴以避免起水泡.
11:36-12:36 小油坑外涼亭午餐, 小油坑遊客中心打混. H790-810(地圖估) . 多混了一下是因為公車時間還夠, 想給膝蓋休息一下. 還有最重要的是太陽太大了. [重要]這幾個月馬路拓寬人車分道不能走, 建議走馬路或改搭遊園公車108. 我這個時間是走馬路, 老實講蠻危險的, 還是搭公車比較好.
13:20七星主H1120
特別說明: 此時太陽很毒, 怕熱的我這段上坡明顯走得慢了些.
13:26七星主東鞍H1090(地圖估)
特別說明: 這段路因為腳痛, 下坡走得比較慢, 速度不值得參考.
13:31七星東峰H1110
特別說明: 之後因為腳痛放棄, 用超慢的速度下冷水坑, 被很多阿公阿嬤和小孩超車, 整段路走了一個多小時, 速度當然不值得參考.

這次的照片沒什麼看頭, 蝴蝶停著不好看, 飛起來速度太快拍不好. 山上的雲霧也不夠特別, 將就看. 這兩張都有格放, 我靠近蝴蝶的本事沒那麼好.這隻青斑蝶只是太忙了, 暫時沒看到我.  用高倍格放拉出來.

本以為他是另一種, 結果是麗紋石龍子長大後的樣子, 對, 他小時候就是有藍色尾巴, 很常見的那種. 下面這張是在夢湖拍的, 幼時的麗紋石龍子, 這隻的尾巴怪怪的